close
↓布列松Bresson為他拍的這張照片我認為是卡謬一生中最帥的一張。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
書最後莫梭的獨白,才終於感受到他的情緒,整本書雖然都是第一人稱,但莫梭都是以冷靜的態度看待自己的生活和遭遇,就算令自己最震驚的殺人這樣的舉動和被判死刑兩件事情,仍然是平鋪直敘的分析和思考。在書的最後才是既口語又帶有情緒的說話方式,情緒可以傳達到讀者心裡,感受到他的機動和悲哀。

 
 
異鄉人是卡謬經典的小說而且也不厚﹝我竟然現在才將它看完,今後我會在更加努力看更多書...﹞,看完後我就在想,卡謬被稱為存在主義小說家,一定是有其原因的﹝雖然我不是很了解存在主義﹞。
 
 
我最喜歡書的最後一段,同時也是最令人感到悲哀的一段。莫梭一直以來對她生活的態度都是無所謂、沒有特別要求的,沒有想要高薪水或好的生活環境臥室幸福的家庭,唯一一直維持的是他所習慣的安靜平穩。
 
 
在開庭時一連串對於案件的討論中,雖然他仍然不明白自己對他媽媽的態度到底跟他的犯罪有什麼關聯,但從他人的態度裡他得知自己有罪,只是自己的未來不太樂觀,並非知道錯在哪裡。但其實世界上很多人都是如此,不習慣發現自己的情緒,也很難表達出來,但並不代表自己完全不在乎。
得知被判死刑後無法接受,一心只想回到原來安穩的生活,但是在莫梭對來找他的牧師暴怒之後,他變得''接受這世界的冷漠''了,是因為接近死亡了嗎?是因為他正面面對自己在這世界的存在是微不足道的這件事嗎?
 
 
我是這樣子想的。了解對這個世界來說,生命就是生命,每個生命都只有相同對等的價值,就一如莫梭舉例的薩拉曼諾的老狗其實取代了死去的太太。生命都是可能被取代的,也是渺小的。而過去和未來,也就是世界,這世界又是無數的渺小生命組成的,未來=射界不會在意他這渺小生命是否存在,他也將不會存在在未來。
 
 
莫梭明白對世界來說他是''無所謂''的,但他知道自己的確是活在這裡的,就算他曾經不知道,但他的的確確的感受到現在是活著的,原來那些都是真實的,也才真的了解到自己要死了,接近了死亡。
無奈,也感受到自己的渺小。暴怒後理解到的,因為理解所以接受自己不擁有未來,也就不再悲傷了。感覺自己曾活著所以快樂,而現在也還活著,現在也如此快樂。
 
 
 
異鄉人以這樣結尾,人會以發現自己活著的時刻才開始自己的人生。雖然不知道自己這樣的理解是不是書所要表達的,如果是的話,這的確是很哲學的想法,一如有哲學家說自我只是一束知覺,若什麼都感覺不到,那你就不存在在這裡。不過人生活哪會想這麼多呢?總是事到臨頭才猛然理解,自己的曾經原來與現在和未來都是緊緊相連的。
arrow
arrow

    T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